当前位置 :
【古代汉语中虚词而,矣,】
更新时间:2024-04-28 03:20:10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古代汉语中虚词而,矣,

邓高明回答:
  一、而   1.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例: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例: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例: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例: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7)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   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   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2.通“尔”,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你”   例: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3.通“如”,好像,如同   例: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4.固定词组   (1)[而已]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2)[而后]才,方才.   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3)[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   (4)[既而]不久,一会儿.   二、矣   助词   1.表示完成时态   例: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2.表示坚决、肯定   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系辞下》)   3.确实   例:吾老矣   4.表示感叹   例:毒矣哉;大矣哉   三、焉   1.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到哪里”等.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啊”“呢”.   例: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2)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3)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   例: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   3.代词   (1)相当于“之”,他(她),它.   例: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相当于“哪里”“怎么”.
最新更新
云好查(yunhaocha.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好查 yunhaocha.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