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大义生死妥功林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
更新时间:2024-04-20 04:23:40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义生死

妥功林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娣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

   我深信,这种思考并非我一人独有。某种程度上,历史是为这种思考存在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萦绕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尽忠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的不同,正是由于前者是别无选择地献身,后者却是投机的。身为“楚臣”,他不能承受楚国亡国的事实。

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以行吟,可以留作  “薪火传人”。但三间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唯一的选择。他把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

   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冯友兰先生说过,中国文化中有一种西方没有的精神,这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他不能拯救国家时,为了不在内疚中偷生,便选择赴死。这就是为什么在抗日战争中,在寡不敌众的时刻,会有那么多的中国将士“以卵击石”的壮烈行为。

   屈原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侵入受辱而死的。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的独立的死。“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他悲吟着,高歌着,在泪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如归地赴死。

   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

   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中国古人发明了一个伟大的词-视死如归。“浩气还太虚”,回归自然。中国人承认

自己是从自然中来的。精、气、神为天地所化。死,是将这从大地而来的浩然之气归于造化它、养育它的泥土和流水。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汞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身为史官,只因他出于公正之心,为李陵辩护,开罪于皇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一位直谏烈臣。

   但司马迁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而已。他要完成千古史记。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怀恨。这明明是一种冲破思想牢笼与真相禁锢的叛逆之举!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以正义与善恶观来创作的,充满人性及文化激情的作品。因而能超越政治变迁,虽物换星移,却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光。《史记》之功,可谓“再造”了中华民族。

   祖宗给了我们一个清明节。清明时的中国,生人走到死界边,冥冥之中的灵魂也来与生人相逢。中国人,不只是活在自己不到百年的小生里,还要活进五千年的历史里,活进无尽的未来中,这使得中国人“精神上的人生”比肉体人生更为漫长和浩森。

(1)第二段“中国式的生命”是怎样的一种生命?

(2)“《史记》之功,可谓‘再造’了中华民族”,结合上文,谈谈“再造”一词的含义。

(3)文章引用冯友兰先生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4)文章结尾说“这使得中国人‘精神上的人生’比肉体人生更为漫长和浩森”,根据上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关志超回答:
  (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旨的基本能力.首先,快速读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再次,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解答题干表述的“中国式的生命”是怎样的一种生命,需要结合第二自然中的重要语句即可得出结论,通过“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即可得出.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语句的含义及作用的基本能力.对于这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有重点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瞻前顾后地根据其语段的“形”,深人领悟其语段的“意”.解答本题可以结合第二段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再造”实际上表明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所绽放出的一种新的人生价值的体现.   (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结构特征及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该类题目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句段的表层含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深层蕴涵是什么,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规范回答:该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衬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段的作用需要结合文段主要内容进行理解,特别是上一段中的“冲破思想牢笼与真相禁锢的叛逆之举”理解.   (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的能力.探究类题目检测考生是否具有发现文本的丰富内涵与深层含义的眼光,是否具有对文本进行独到感受与创造性理解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的指向是多层面的而不是单层面的,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其探究角度一般包括下列几个方面:文本的表达目的、文本的表达方式、主旨的隐含意义、作者的写作动机、文本的时代与社会背景等.回答这类题目一要做到所进行的探究分析都必须与原文有直接的联系,或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二要观点明确,表述合情合理.围绕“活在杰出的生里,亦活在杰出的死里”,揭示其内涵.   答案:   (1)活在杰出的生里(2分),亦活在杰出的死里(2分).   (2)司马迁用不屈的意志证明了民族正义感(2分),这是一种冲破思想牢笼与真相禁锢的正义之举(2分).   (3)文章引用冯友兰先生的话说明中国民族文化中的生死观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代又一代人选择了以死明志必.(2分)为下文写屈原以死明志做铺垫.(2分)   (4)①“精神上的人生”是中国五千年历史造就的(2分)   ②“肉体人生”不过百年,所以应该活在杰出的生里和杰出的死里,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2分)   ③“精神上的人生”比“肉体人生”更加漫长(2分).
最新更新
云好查(yunhaocha.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好查 yunhaocha.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14